数据结构与算法
题目一:
给你一棵二叉树,找到距离最远的两个节点;
(从A节点出发,可以向上或者向下走,沿途的节点只能经过一次,当到达B节点时,路径上的节点数叫做A到B的距离)
思路:分三种情况假设给出的根为root
- root的左子树上的最大距离;
- root的右子树上的最大距离;
- 跨越root,左子树距离root的最远距离 + 1 + 右子树距离root最远的距离;
在这三个距离中取最大的一个就是所求;
代码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// 我们需要一个独立于递归函数之外的变量,不受递归影响,还要递归函数能够改变,所以采用了一个record;
private static int maxDistance(Node head) {
int[] record = new int[1];
return posOrder(head, record);
}
// 递归函数,设置递归,确定边界;
private static int posOrder(Node head, int[] record) {
if(head == null) {
record[0] = 0;
return 0;
}
int lmax = posOrder(head.left, record);
int maxfromLeft = record[0];
int rmax = posOrder(head.right, record);
int maxfromRight = record[0];
int curNodeMax = maxfromLeft + maxfromRight + 1;
record[0] = Math.max(maxfromLeft, maxfromRight) + 1;
return Math.max(Math.max(lmax, rmax), curNodeMax);
}
题目二:手写快速排序;
这个就直接上代码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import java.util.Arrays;
public class quick_sort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int[] arr = {1,4,7,2,5,8,3,6,9,5,4};
quickSort(arr, 0, arr.length-1);
System.out.println("最终结果:" + Arrays.toString(arr));
}
private static void quickSort(int[] arr, int i, int j) {
if(i >= j)
return ;
else {
int index = partition(arr, i, j);
System.out.println("index: " + index);
quickSort(arr, i, index-1);
quickSort(arr, index+1, j);
}
}
// 返回基准的下标
private static int partition(int[] arr, int low, int heigh) {
int key = arr[low];
while(low < heigh) {
// 这儿要说明的一点是:必须先从后往前比,因为前面用key记住了基准,空开了一个位置
// 所以从后向前比较发现一个小于基准的数字,放在这个空开的位置;
while(arr[heigh] >= key && low < heigh) {
heigh--;
}
// 在后面找到了小于基准的数,放在基准前;同时后面空出了一个位置,所以从前面找一个
// 大于基准的数,放在这个位置上;
arr[low] = arr[heigh];
//从前向后比较
while(arr[low] <= key && low < heigh) {
low++;
}
// 这儿就是在前面发现了一个大于基准的数,把他放在后面的位置上;
arr[heigh] = arr[low];
// 至此,小于基准的位于一边,大于基准的位于另一边;
System.out.println("前后置换一次:" + Arrays.toString(arr));
}
arr[heigh] = key;
return heigh;
}
}
Java
java垃圾回收算法
- 标记 - 清除
将需要回收的对象进行标记,然后清除。
不足:两点:效率问题和时间空间问题
- 标记和清除过程效率都不高
- 会产生大量碎片,内存碎片过多可能导致无法给大对象分配内存
之后的算法都是基于该算法进行改进。
- 复制
- 将内存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,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,当这一块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上面,然后再把使用过的内存空间进行一次清理。
- 主要不足是只使用了内存的一半。
- 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都采用这种收集算法来回收新生代,但是并不是将内存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,而是分为一块较大的 Eden 空间和两块较小的 Survior 空间,每次使用 Eden 空间和其中一块 Survivor。在回收时,将 Eden 和 Survivor 中还存活着的对象一次性复制到另一块 Survivor 空间上,最后清理 Eden 和 使用过的那一块 Survivor。HotSpot 虚拟机的 Eden 和 Survivor 的大小比例默认为 8:1,保证了内存的利用率达到 90 %。如果每次回收有多于 10% 的对象存活,那么一块 Survivor 空间就不够用了,此时需要依赖于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,也就是借用老年代的空间。
- IBM研究表明,98%的对象都是朝生夕死,
- 分配担保:存活对象超过了survivor的内存,通过分配担保机直接进入老年代
一个需要理解的细节
在交流过程中有一个细节,没有掌握清楚,记录在下面
问题:分代垃圾回收中,既然复制算法效率高,速度快,为什么老年代没有采取复制算法? - 复制算法适用的场景是大多数对象都有一个很短的生存期,所以复制时会有少量的对象被复制到survivor区;老年代正好与此相反,大多数对象都有一个比较长的生存期,所以会造成每一次回收都必须复制大量的对象,效率必然不高;
- 最根本的缺陷,复制算法在垃圾回收时,如果存活的对象所占的内存大于survivor区域,此时年轻代的解决方案是用老年代的内存做分配担保;如果复制算法用在了老年代垃圾回收上,因为老年代对象的生存期长,很可能会发生survivor区域内存不足,此时却没有任何区域给老年代做分配担保;